凯博娱乐 年轻人为什么都去菜场旅游?
作家汪曾祺曾这样写道,“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要了解一座城市,就得去它的最寻常之处。如今,汪曾祺的“同好”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菜场,正成为年轻人旅途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站,构成了城市记忆中的重要一环。比起千篇一律的城市打卡,更为小众的菜场,才更符合年轻人“深入城市生活本身”的期待。
也正如此,“菜市场”这个独特的空间,正被推动着,衍生出无限可能。
PART1 「网红菜场」
今年以来,菜场旅游正在年轻人群体中日益火热。小红书推出“菜市场漫游指南”话题,收获5964.3万浏览量,豆瓣“菜市场爱好者”小组达到了15.7万人。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最新数据也显示,近一个月,“菜市场”搜索量环比增幅超120%,相关攻略笔记数增幅超110%,评价数增幅超170%。
年轻人似乎致力于发掘出不同菜场中所传递的城市本真,越来越多“网红菜场”,也就此出现。
我们很难追溯国内最早作为“网红”出现在社交平台上的菜场到底是哪一个,但上海的乌中市集,一定是“网红菜场”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乌中市集有着最为悠久的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以街头自由市场的形式,存在于上海市中心前法租界核心地带。摊贩被“收编”到乌鲁木齐中路这座二层小楼之后,市场伴随了一两代人的记忆。2019年,乌中市集重新改造,以介于墨绿与水绿色之间的色调,复古又时髦,实用且美观的形态,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造访。
位于苏州古城中心的双塔市集,同样也是一个网红化改造的典型。也是在2019年,双塔菜市场迎来了一场大改造,并由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栏目组负责项目的拍摄和记录。
原本的传统菜场摇身一变,成为“双塔市集”,在融入中式风格与苏式元素后,成为了一个创意市集,有干净整洁的门牌、统一的视觉体系、清晰合理的分区管理。
市集中有一片民坊小吃区,裕永盛的生煎、糕兴记的蒸笼大包子、饍有福的蛋饼和豆花、老意和的馄饨、隔壁苏式甜品的梅花糕、海棠糕,吸引着年轻人寻味而来。
当然,菜市场也并非一定要改造,才能成为“网红”,年轻人们同样乐于去发现那些最“原汁原味”的当地菜场,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并合力将它们推举上“网红”的位置。
厦门八市海鲜市场,是如今年轻旅客到厦门旅游必打卡的一个目的地。这是一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存在的老市场,被认为是厦门仅有的留存闽南古早风格的本土坐标,承载着几代厦门人记忆中的老味道。可以说,这是一个将市井气与商业化平衡得很好的目的地。旅人获得了更深入城市一点的机会,当地人也依然在这里买菜生活。
这里还传承了很多古老的特色小吃,如横竹路无名小笼包、阿杰五香、八市海蛎饼等等。当地美食、充满地方特色的市场档口、亲身融入城市本原生活的体验,都让旅行者心驰神往。
而丽江的忠义市场,则因为能望见远处的雪山,而在7-9月,布满不同种类的野生菌子,甚至能直接在市场的小摊前吃顿烟火气十足的小锅米线或野生菌火锅,充满了对目的地的认知冲击之感。
PART2 为何而火?
作为城市中的寻常空间,菜场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得以成为“网红”,又成为年轻人旅途的一环?有几点或许可窥得一二。
/烟火气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说,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法是逛菜市场,在美食家的口中,菜市场是在地的、生活的、充满烟火气的。
作为一个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之一,菜场也代表了这座城市最为市井的文脉和生活。
年轻人们已厌倦了“仅供游客”的旅游打卡点,转而开始寻找那些最为当地的、最为纯粹的目的地。不同城市的菜市场,恰恰藏着不同城市最直接与原始的地道风味和风土人情。
贵州的菜市场,本地摊贩们一年四季都张罗着售卖各种辣度的辣椒面和豆豉;开渔季的浙江沿海城市,菜场中会出现各式各样叫得出名字或叫不出名字的小海鲜;云南的菜场最为热闹,云南特色野菜、可以食用的鲜花,菌子上市的季节还能看到各种野生菌,几乎是个当地人生活方式的“科普馆”。
饮食同样也是烟火气的一环。相比起旅游攻略上的当地必吃榜,“菜市场美食”有着新鲜出炉的热腾腾的本地味道,而且价格便宜,让年轻人能最小成本,做一回“本地人”。
/新颜值
对于年轻人来说,菜场是旅途中极具当地感的出片地,水灵灵的菜蔬、鲜活的水产、冒着热气的熟食,都能构成极为生动的当地生活场景。而被重新改造后的网红菜场,也有让年轻人心折的新颜值。
上海乌中市集有着深绿色木门和浅黄色墙面,门窗玻璃擦得透亮,每一个摊位上方都打着温暖的灯光,透露出淡淡的八九十年代怀旧感;苏州的双塔市集则是新式的江南集市风情,既文艺复古又不会显得陈旧;杭州的红石板农贸市场,则在一群知名设计师四个月爆改后,充满了文艺风和设计感,竹制灯笼、昏黄灯光、仿古摊铺、手写书法招牌,仿佛走进老杭州市井小弄堂。
市集中的摊主,也乐得与年轻人互动拍片,扮演一下镜头中的“演员”,他们坦定从容面对相机手机,成为新鲜可爱食材之外的拍摄题材。
/新鲜感
城市的飞速发展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实也无形降低了很多人“参与生活”的可能。菜场旅游能够获得年轻人青睐,其独特生活气息所带来的新鲜感,也是重要一环。
在菜场看到的,是城市的另一面,也是生活的另一面。
千篇一律的目的地打卡背后,是年轻人们在寻找的旅途新鲜感。城市的另一面,在于烟火气,生活的另一面,则是在繁忙的工作或旅途中慢下脚步,去与“自我”来一次深度的沟通。
一位热衷于在旅途中逛遍不同城市菜场的旅行者在网上这样分享:“在菜市场,人的身体感官是被打开的。本地方言的吆喝声、品种奇异的特产、五颜六色的蔬果,充分调动着你的五感;另一头,热火朝天的小吃摊又在唤醒你的味蕾和胃。一切的焦虑,似乎都在喧闹的菜市场被消解——生活本该如此简单。”
PART3 成为目的地
菜场是人类最古老的商业形式之一,也是一座城市商业活力的最初代表。据记载,世界上最早的菜市场发源于5000年前的埃及,那时,尼罗河沿岸布满了贩卖农产品的小贩。大约在12世纪,现代菜场的雏形大约在西方国家出现,如伦敦的 Borough Market。
随着城市商业不断演化,菜场也在不断发展,并逐渐从原本的身份转变,随着越来越多业态的进入空间,成为旅游目的地。
比如2014年10月开幕的鹿特丹Markthal市集屡屡被媒体选为全世界最漂亮市集,吸引超过百万观光客。这是全球首例将市场与住宅相结合的建筑,完整的历史故事、整洁的场地和地道的食物,在全球同质化的商业中充分体现出差异化与个性化。
当下,菜场旅游正不断成熟,“菜场+排档”、“菜场+艺术家”、“菜场+做饭体验”不断改变着菜场这个特别的城市空间,使其成为真正的目的地。
/被跨界
在菜场这个足够体量的空间里,“被跨界”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最有名的一次跨界,莫过于2021年Prada联合上海乌中市集的一次跨界活动,作为Prada在2021秋冬系列广告片发布后开展的,让“感觉Prada”走入生活空间的尝试,2000平方米的店面空间内陈列了各种果蔬生鲜等产品,不论是菜场的建筑外墙展示、店内摊位设计还是食品外包装,均统一采用了大面积的Prada印花。
除了乌中市集,菜场被跨界,正变得日益频繁。快手小店曾在青岛兴山路农贸市场开办文学展,传递“菜市场的烟火美学”;赫赫有名的北京三源里菜市场,则不时还会有一些新书发布会、书画展之类的文化活动。
/被社区
在早期,菜场本身就是具有社区属性的,菜场开在居住区附近,在菜场买菜的时候,可能会碰到邻里街坊,摊贩也可能是相熟的人。菜市场用一种商业行为构建社区空间,承载了一部分社交功能,建立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结。
而当城市商业发展,越来越多的菜市场意识到仅靠生鲜买卖已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而是要向社区商业中心转变,将菜市场打造成社区版第三空间,成为社区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因此,不少如今的“网红菜场”,都在改造过程中,寻找菜场与城市、与社区的关系,尝试将更多文化元素、公众美育功能融入到菜市场中。如引进文创、美术馆等文化艺术业态以及科技、亲子互动等公共教育业态,打造更有体验感的社区第三空间。
/被综合体
商业空间的综合体化,是一个大趋势,正成为旅游目的地的菜场,也在“被综合体”的道路上狂奔。
不少菜场在生鲜售卖之外,引入特色小吃店、咖啡店等餐饮业态,干洗、理发、健身等服务业态。这些菜市场不再是单一的生鲜买卖场所,而是围绕自身发展出特色商业,变身“社区综合体”。
比如更新后的双塔市集中,汇集了购物、娱乐、学习、休闲于一体,除了满足当地市民每日采买工作以外,还加入了文艺的咖啡馆、酒馆、鲜花店、书店、服装店、休息区域,既像是一个休闲商业“综合体”,也像是一个“会客厅”。
可以说,菜场是年轻旅行者们发现城市、感知城市、了解城市的独特目的地,它是时间与空间的美学,标记着当地生活是如何跨越时间,保留下传统,又如何跨界空间,链接起故乡与世界。仅这一点,就足以让年轻人,选择在旅途中,奔向菜场。